周二(10月7日),布伦特原油北美时段围绕65美元附近交投。OPEC+仅以“温和节奏”在11月增加产量13.7万桶/日,沙特公布11月装船的官方售价(OSP):对亚洲买家维持旗舰阿拉伯轻质原油较基准+2.20美元/桶不变,但对美国与欧洲买家分别下调0.50与1.20美元/桶。
基本面:多空因素“短兵相接”
一方面,欧气强势反弹叠加天气转冷预期,对能源复合需求形成外溢支撑。气象模型显示未来数月气温可能低于常年均值,欧洲补库阶段或提前降速;当前欧盟库存接近83%,低于去年同期的94.4%与五年均值的90.4%。存量“缓冲垫”收窄,边际需靠现货与替代燃料调节,取暖与发电端的燃料替换逻辑会抬升馏分油与燃油的“保险需求”。
另一方面,供给侧的“稳增+结构性让利”压制价格弹性。OPEC+自4月至9月原油产量合计上行170万桶/日,月均约34万桶/日;最新决定只是以11月+13.7万桶/日的“小步走”延续节奏,看似偏鹰的“低于预期增产”,却叠加沙特对欧美下调OSP的动作,折射出对西方需求放缓的预判。对亚洲维持+2.20美元/桶不变,则意在维系份额——这是一种“以价换量但区域差异化”的定价信号。供给面温和回升与区域性需求韧性共存,使曲线呈现“近强远弱”的轻度反向市场,但当前仅0.42美元/桶的升水并不极端,说明现货紧张可被补给与需求弹性部分对冲。
第三,地缘与物流风险仍是影响波动率的“黑箱”。俄相关供应的不确定性尚未解除,海运路线、保险费率与港口通行效率都可能在边际上放大或钝化价格反应。在这样的框架下,油价更像是被两股相反力量夹击:一端是现实与预期需求支撑,另一端是OPEC+的循序增产与沙特对欧美“让价”所映射的终端走弱担忧。
技术面:
K线处在布林带下半区间运行,最新价几乎贴近中短期关键枢轴65.52美元,同时临近布林下轨64.08美元;布林中轨位于66.89美元,上轨69.70美元,带宽收敛提示波动率处于“再压缩”阶段,随时可能触发方向性选择。
形态上,65.00下方即是近期低点63.98,一旦有效跌破,下降通道可能延伸。上方阻力首先看中轨66.89,其后为前高69.50与69.84,再远是更早的72.81高点。MACD位于零轴下方,DIFF为-0.60、DEA为-0.32,仍是死叉结构,柱状图-0.56显示动能尚未翻正但有收敛迹象;RSI(14)约43.43,处在弱势区间,未触及超卖,留出技术性反弹的弹性。整体而言,价格“贴下轨+动能收敛”的组合,常对应短线的技术性反抽与方向待定的拉锯。
后市展望
短线:若布伦特近端时差进一步走阔(如向0.50美元/桶靠拢),油价大概率尝试技术性反弹,目标首先指向布林中轨66.89,其后是69.50/69.84的密集阻力带;若反弹过程中量能(价差与期限结构)不能配合,易在中轨附近反复。
风险方面:三类“量化刻度”——(1)期限结构:近端时差是否稳步走阔;(2)炼厂利润与轻重质价差:能否支撑OSP结构性变化;(3)跨品种联动:TTF与馏分油裂解价差的变动方向。三者若出现同向变化,将提升趋势延续的概率;若背离加剧,则提示油价重回盘整市场。
中线层面,OPEC+温和增产与区域需求分化使上行空间受制。策略层面的要点是尊重价位的“层层确认”与期限结构的“量能前导”,在66.89与69.50/69.84之间,市场需要新的边际变量来完成趋势的转化;而在64.08—63.98的阶梯支撑区间,一旦被连续击穿,空头市场情绪将迅速占优,波动率可能进入新一轮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