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4月3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榈油主力合约结束四连涨,6月合约收盘下跌27林吉特(0.6%)至4490林吉特/吨。日内市场受美国新关税政策引发的获利了结情绪压制,但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二季度季节性需求回升,价格韧性仍存。
短期利空:政策扰动与联动市场拖累
今日棕榈油走弱直接诱因是美国宣布对多数进口商品加征10%基础关税,部分国家产品税率更高。这一政策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国际原油价格应声下跌逾3%,进而削弱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性。此外,竞争油脂价格同步回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下跌2.16%,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跌幅1.18%,连盘棕榈油亦跟跌0.71%。
雪兰莪经纪公司Pelindung Bestari总监Paramalingam Supramaniam指出:“尽管短线资金因政策不确定性离场,但4月至5月需求回升将抵消部分压力。”他特别强调,当前市场逻辑并未转向熊市——东南亚棕榈油产量虽进入季节性增长周期,但斋月前的备货需求及印度进口增量有望形成支撑。
基本面:供需动态的微妙平衡
从供给端看,马来西亚3月产量环比增长已初步兑现预期,但库存绝对值仍处于历史中低位。知名机构调查显示,3月末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或仅微增2%至195万吨,因出口增速抵消了产量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林吉特兑美元汇率今日升值0.25%,可能对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报价构成短暂压制,但实际影响需观察持续性。
需求侧则存在分化信号。一方面,印度溶剂萃取商协会(SEA)数据显示,该国2月棕榈油进口量同比大增18%,低库存背景下补库需求强劲;另一方面,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对棕榈油制生物燃料的限制政策仍在实施,长期结构性压力未消。
技术面需警惕关键位突破后的惯性下探,若近日收盘站稳4450上方,则短期调整或接近尾声。
机构观点:政策风险与季节性机会并存
多家机构对二季度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Paramalingam Supramaniam认为:“关税政策对棕榈油的实质影响有限,市场更应关注产地出口数据及原油价格联动。”某新加坡贸易商补充称,若4月前半月出口环比增长超10%,价格有望重拾升势。此外,知名农产品分析机构LMC International指出,当前棕榈油与豆油价差仍处于吸引买家切换的阈值,价格下行空间受制于替代需求。
结论:波动率抬升下的策略考量
当前棕榈油市场处于政策扰动与基本面拉锯阶段。短线交易需警惕原油波动及资金情绪变化,而中长线投资者可关注产地库存拐点及北半球夏季生物柴油消费潜力。价格能否突破4600林吉特前高,取决于后续出口能否延续韧性及原油市场能否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