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好环球
财务
2025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8%,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创下自2019年以来最长的收缩周期。制造业的持续疲软,似乎与整体GDP和出口的正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9月制造业PMI虽较前月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收缩区间,反映出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及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具体来看,新订单指数为49.9%,虽接近荣枯线,但仍显示国内需求不足;生产指数为51.2%,虽进入扩张区间,但增速放缓;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表明企业去库存进程持续。此外,高耗能行业PMI为47.5%,受环保政策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录得50.6%和52.9%,显示新兴产业仍具相对韧性。
本轮制造业收缩周期的延长源于多重因素。从内部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双重挑战。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消费信心恢复缓慢,进一步抑制了制造业的投资和订单。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欧对华关税壁垒加高,导致对美出口下滑33%。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供应链重塑,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尽管制造业面临困境,中国整体GDP和出口仍保持增长,体现出经济的多元化和韧性。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约5.3%,第二季度增速为5.2%。第三季度初步预测增速约为4.5%,全年预计在4.8%左右,仍高于潜在增长率。这得益于经济结构的“多腿走路”。服务业已成为增长主力,9月非制造业PMI为50.0%,虽较8月的50.3%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荣枯线之上。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涵盖零售、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其持续扩张有效对冲了制造业的拖累。例如,数字经济和消费回暖推动了电商、旅游等行业的增长。
基建与投资是另一关键拉动力。政府通过财政刺激,如发行专项债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了建筑业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制造业收缩可能源于短期库存调整,但通过政策支持和需求转移,整体经济仍实现了正增长。
出口方面更是一大亮点。2025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约6%,虽然8月增速放缓至6个月低点,但整体保持正值。9月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生产改善。这一韧性主要来自新兴产业的逆势增长。“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呈爆发式增长。此外,人民币适度贬值提升了价格竞争力,企业也通过供应链优化(如本地化生产)规避了部分贸易壁垒。
从更广的视角看,中国经济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和服务业转型,制造业PMI的收缩可视作结构性优化过程中的“阵痛”。政府近期推出的刺激措施,如降准、降息和专项债发行,预计将进一步提振内需和投资。
基于上述经济背景,投资中国股市宜作以下布局:
1. 制造业连续收缩可能拖累相关企业盈利,引发短期回调。例如,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股票易受影响,建议避免重仓。但近期降准和专项债等刺激政策已初现成效,9月PMI子项如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预示潜在反弹。短期内建议谨慎布局,可关注基建和消费复苏相关股票,如建筑材料和零售企业,这些领域受益于内需拉动,反弹空间较大。
2. 出口增长是当前亮点,“新三样”产业链公司,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光伏企业,估值合理,且受全球绿色需求支撑,具备长期增长潜力。GDP增长依赖服务业和科技转型,非制造业PMI的扩张表明科技股(如AI、数字经济)和消费服务股(如电商、旅游)对制造业拖累的敏感度较低,增长更为稳健。
自主交易及防诈提示:交易潜在风险,操作必须谨慎。确保交易自主,时刻妥善保管账号及密码,杜绝第三方操作。了解更多
由於近日發現不同地區的偽造網站,為提醒投資人謹慎審視,避免不必要損失,本公司特此聲明,plotioglobal.com為百利好環球官方網站,其他網站一律與本公司無關。如有任何查詢,請諮詢官方網站內的客服人員,敬請各界人士及客戶識別,謝謝垂注。